LJ-ZL01预应力智能控制张拉系统主要功能与特点
1、精确施加应力
预应力智能控制张拉系统能精确控制施工过程中所施加的预应力力值,将误差范围由传统张拉的±15%缩小到±1%。(2011版桥涵施工技术规范7.12.2 第2款规定“张拉力控制应力的精度宜为±1.5%”)
2、及时校核伸长量,实现“双控”
系统传感器实时采集钢绞线伸长量数据,反馈到控制主机,自动计算伸长量,及时校核伸长量是否在±6%范围内,实现应力与伸长量同步“双控”。(2011版桥涵施工技术规范7.6.3 第3款规定“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进行张拉时,应以伸长量进行校核。…其偏差应控制在±6%以内”)
3、同步张拉
一台遥控器控制两台或多台千斤顶同时、同步对称张拉,实现“多顶同步张拉”工艺。(2011版桥涵施工技术规范7.12.2 第1款规定“各千斤顶之间同步张拉力的允许误差为±2%)
4、智能控制,规范张拉过程
实现了张拉程序智能控制,不受人为、环境因素影响;停顿点、加载速率、持荷时间等张拉过程要素完全符合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2011版桥涵施工技术规范7.12.2第2款规定“保证千斤顶具有足够的持荷时间(5分钟))
5、具备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
设备具有自动和手动控制功能,在张拉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滑丝)需要处理时,可以在手动模式下操作。
6、张拉力双重保护功能
为了保证张拉力的精确可靠,系统采用双重油压传感器设计,用一个独立的系统监测千斤顶油压,如果压力值超过设计压力,断开油泵电源,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7、控制主机可以独立工作
控制主机具备独立的显示、人机交互单元,可以工作在遥控组网模式,便于多台设备同步张拉;也可以工作在单机模式,方便某些特殊场合下使用。
8、完善的计算机管理软件
对张拉信息及过程数据精确记录,杜绝了人为造假质量数据的可能,可进行真实的质量追溯。
六、技术参数
1.遥控器
同步控制器个数:1~2个
数据存储容量:2G
显示器:5寸图形点阵液晶
通讯接口:USB、无线数据接口
供电:10Ah锂电池组,可以连续工作48小时
2.前端控制器
压力传感器:0~60MPa,分辨率:0.01MPa,精度:0.5%
压力传感器:0~60MPa,分辨率:0.01MPa,精度:0.5%
位移传感器:0~250mm,分辨率:0.1mm, 精度:0.1%FS
电机控制:变频电机无极调速
电源:3相 380V±10%
3.无线通讯
调制方式:GFSK/FSK
工作频率:433MHz
发射功率:27dbm (0.5W)
可靠传输距离:1.5km(空旷场地)
工作频率:433MHz
发射功率:27dbm (0.5W)
可靠传输距离:1.5km(空旷场地)
七、与传统张拉设备技术比较
项目 设备
|
传统张拉设备
|
智能张拉设备
|
油缸压力分辨率
|
2Mpa
|
0.1Mpa
|
油压力响应时间
|
2S
|
0.01S
|
应力读取速度
|
人工换算,一般10S以上
|
计算机计算,0.1S
|
伸长量读取
|
钢板尺,1mm分辨率
|
高精度传感器,0.1mm
|
加载速度
|
随意性大
|
按程序设定,无人为影响
|
自动补张拉
|
无此功能
|
保压过程自动补张拉
|
同步张拉
|
很难实现
|
应力与伸长量同步“双控”
|
压力保护
|
只有安全阀定压保护
|
独立一套系统实时双重保护
|
电能消耗
|
电机长时间运转
|
变频电机,能耗降低40%
|
数字化自动控制张拉系统的优点
1、全自动的预应力数字化张拉系统使得张拉过程中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以数字形式实时显示与打印,当张拉控制应力达到设定值和预应力筋伸长值在控制范围内时,可以完成持荷、卸荷锚固并停止张拉,同时伴有报警装置。张拉力和预应力筋伸长值自动打印记录代替人工记录,提高了精度与施工验收报告的可信度。
2、全过程智能控制消除质量隐患,桥梁预应力施工是保证桥梁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关键工序,是结构安全的生命线。而大量现役桥梁的调查和检测结果表明,预应力桥梁主要质量隐患来源于预应力张拉施工不规范,以及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自动控制系统可通过计算机控制两个或多个千斤顶的张拉施工全过程,真正实现“多顶同步张拉”工艺。同时该系统自动控制持荷时间、停顿点、加载速率等张拉要素,从而实现“实时跟踪、智能控制、及时纠错”等效果,有利于保障桥梁结构安全。
3、相比传统的通过人工操作油泵进行张拉操作的模式,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实现了张拉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采集、保存张拉数据,并通过数据反映实际张拉质量,无需人工读数,可最大程度减少人为、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有效解决了传统桥梁预应力人工张拉方法存在的不精确性、随意性大等问题,真正消除质量隐患。同时,通过计算机控制张拉施工全过程,可节约大量人力资源、建设资金和施工管理成本,大大提高施工管理工作效率,实现了张拉全过程智能控制,切实保障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