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详细信息 理解人性的最好途径之一,就是观察幼小的孩子。只要没睡着,孩子总是需要做点什么的。要孩子什么都不干,像成人修道者那样安静,恐怕比用勺子舀干大海还难。这就证明,勤快比懒惰更接近人的天性。
人是一个能量的聚积体。人摄入各种食物,把它们消化吸收,变成自己思考和行动的能源,这能源有一种自然的倾向,就是不断消耗又不断补充;生命的能量从来都不会甘于被压制,而会倔强地寻求释放和表达。所以耗能的过程,就是勤快———这是一个顺应自然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懒惰,是一诡异的现象。我们的任务,就是穷尽这些画皮之下的心灵真实。比如那些所谓的懒惰者,仅仅是在某些方面懒惰,从能耗的总量来说,他们并不低于勤快者。学习、工作懒惰的人在玩乐吃喝或者其他方面,却并不一定懒惰,相反可能比一般人还更加勤快。
心理学工作者曾经在一起做过一个搞笑的强制戒除麻将成瘾的计划。所谓对什么活动成瘾,就是在这种活动上过度勤快的意思。这个计划具体如下———
4个麻将成瘾者被关在一幢小楼里,每天的任务,就是在“警察”的逼迫下打麻将。早上6点起床,打两小时麻将才能吃早餐;吃完接着打到吃中午饭;短暂午休后,又被逼上麻将桌,晚饭后打麻将照常,直到午夜才能睡觉。这4人谈论的话题,只能跟麻将有关;墙壁、床单、桌面以及他们的衣服上,都印着筒、条、万的图案,连吃的都是麻将形的馒头、米砖和肉块。据乐观估计,两个月下来,这4位同志看到听到麻将两字,都会恶心。这样在打麻将这件事上,他们从勤快变成了懒惰。这一懒惰,是有讲究的:因为他们内心深处会隐隐地觉得,只要打麻将,就得处在逼他们打麻将的“警察”的控制之下。为了对抗“警察”,就不再打了。而对抗是一种耗能的状态,所以也是一种勤快。
人之初,性本勤。学习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劳动,被逼着从事这项劳动的孩子比比皆是。对很多人来说,学习是他们青春期最大的噩梦。成年人对这一点的领悟,可以极大地减少学习带给孩子们的烦恼。
“逆反”是遗传
随着孩子的身心发育和知识的增加,要求独立的愿望就越来越强烈。对于这种要求,经常的情况是父母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一些心理学家甚至认为,好的父母的条件就是:能够忍受孩子长大所导致的自己被抛弃的感觉。从任何意义上来说,孩子的长大,就意味着离父母越来越远。
举个例子。孩子在四五岁时,经常会把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看的比父母还重要———同学老师说的话被认为是“圣旨”,而父母的话却被当成耳边风。健康的父母会为孩子这样做而感到高兴,因为这是孩子成长的、社会化的表现,而不健康的父母会认为,孩子吃里扒外、不知好歹,就会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来制止孩子“抛弃”父母的行为。
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的许多言行,都会被看成是具有些许病理色彩的。甚至那些正常的、创造性的、只有身处人生最灿烂的青春期才会有的美丽言行,都会被身心正在走下坡路的成人视为逆反。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对任何人来说,活着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有自己活着的感觉。过多地被他人决定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出错,这种担心本身,就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压,对孩子能力的扼杀。在父母担心中长大的孩子,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优秀一员。因为孩子会受到来自父母的暗示,“配合”父母,使自己越来越“配得上”父母的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