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备受瞩目的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并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船重工”)正式交付海军。这项光荣而艰巨任务的完成,也成为大连船舶制造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导弹驱逐舰、第一艘出口船……大连曾创下中国造船业70多项“第一”。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造船基地,拥有一批像大船重工、STX大连集团和大连中远船务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大型现代化船舶制造企业,造船业已经强有力地擎起了大连经济的一极。2011年,大连市国税部门实现船舶制造业税收48亿元,比10年前的2002年增长47.1亿元,增长52倍。今年截至目前,大连船舶制造业已经完成税收18.6亿元。从1898年的“轮船修理工场”、“造船工场”至今,大连造船业走过了100多年的风雨历程。
业内人士介绍说,我国船舶行业起步晚,与国际造船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10多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技术、工艺、生产和管理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产值、收入和利润逐年提高。2010年,在显示造船业竞争力的3大指标——接受订单量、未交付订货量和建造量上,我国首次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造船业崛起的背后,有着以大船重工为代表的几代大连造船人的智慧和汗水。10多年来,大连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打造造船业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积极引进上下游关联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建设我国最大的造船基地。同时,推进港口扩建项目,加快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扩大港口业务范围,完善港口功能,投资建设海洋工程项目及船舶配套企业,推进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数据显示,近年来,大连市造船业产值年均增速都超过了30%。
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大连造船业沉着应对,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力度,推进散货船、油轮和集装箱船适应绿色、环保、安全要求的优化升级。在全行业遭遇危机的形势下,大连造船业实现了逆势接单。以大船重工为例,自2008年以来,该集团公司连续5年实现经济增速超过17%,连续3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造船总量突破600万载重吨。目前,大船重工是我国唯一有能力提供产品研发、设计、建造、维修、改装和拆解等全寿命周期服务的船舶企业集团,也是国内唯一汇聚军工、造船、海洋工程装备、修/拆船和重工五大业务板块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资产总额近10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今年上半年,大船重工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5%,增加值同比增长15.1%,交工船舶19艘,累计承接6座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船的订单。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交船15艘,交货值10亿美元。大连中远船务造船主要节点计划按时实现率为95%,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分段预装率为88.8%,高于行业先进水平……
“大连造船业取得的成就,与国家宏观政策、地方政府大力扶植,尤其是财政、税收政策上的倾斜密不可分。”一位造船企业负责人如是说。据了解,按照现行政策,船舶出口在增值税方面实行的是“免抵退”税政策。2011年,在大连市国税局办理的100亿元直接出口退税中,造船业就获得了30亿元。大连市国税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压缩退税审核时间,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从政策宣传到纳税辅导,税务部门都给予了造船企业最大的支持。
根据大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大连船舶工业的发展目标是:加大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力度,提升船舶制造的附加值,提高船用设备本地配套率,优先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建设具有世界水平的造船和海洋工程产业基地,优化船舶工业布局,发挥船舶工业的集群效应。面向浩瀚海洋,大连造船业正扬起风帆,不断追寻着蓝色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