圃简介姓白名进海,金海,菜园子老白。 1955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类高级研修班(含部分博士生课程)中国画班。 评论:他(老圃)不追求那种气势夺人的阳刚之美,他也不欣赏那种孤寂悲愁的苍凉之境,既无故作文人高雅之态, 又无矜持造作媚俗之感,他的画如其人,崇尚简淡中和之道。 正像唐人司空图在著名的《诗品》中所指出的冲淡、典雅、自然、清奇诸品其意旨都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如果我们用平常心、细致心、静默心去看,是不难进入老圃菜园子里的平淡清逸、柔雅玄思的审美境界的, 也体会到他的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和素处以墨,妙机其微的感受与乐境。 老圃先生之蔬果画《菜园子系列》,为其素心者,又何在焉?昔汉扬雄云:『书,心画也。』予推之曰:『画,心书也。』画之为心书者何?君不见,一勾一斫一笔一墨,化现天机。微意现于淡淡之一抹,宏思拓于方方之一幅。画虽小道,其用也宏。今老圃先生所画,乃日常习见、百姓日用之物,或蔬或果、或瓜或豆,凡白菜、山药、蒜苗、萝卜、柿子、南瓜、鸭梨、竹笋、茄子、玉米、豇豆无不入画。其于绘画题材之拓展,可谓开未有之先;其于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之探索,可谓合中西之成。可见其素心之中,深蕴无边灵智。孔子曾言『绘事后素』,意为绘事后于素也。古之作画,必先布素白之底,方可作五彩之绘。喻人当先有朴善之质,方可习礼乐之文。今老圃先生之素心清幽,诸物来照,无不洞现其本。其诸物来照者何?老圃先生童时居京郊乡间,逡巡田畦,庄稼菜蔬,生活可爱,映入心帘,每有跃跃欲画之致;少时遇京城名家林锴先生,工诗善画,启迪其景仰之情,传授其国画之技;后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素描、油画无不妙得神髓,凡西方哲学、东方美学无不三致意焉;复又出入西方现代构成、中国笔墨精神之域……诸物来照,无不妙得其真。今其独以蔬果为题材、中国笔墨为表现、朴淡素馨为归依,乃取其与志趣相近者也。 今老圃先生独以蔬果为题材,是取其易见而易忽也。生活习见、百姓日用之物,而人们往往忽视之。此犹道之所在,在此时、在此地、在此物,而人每每欲远寻于冥冥不可知之域,其得也亦必于不可知矣。今读老圃先生之蔬果画《菜园子系列》,予似乎如梦方醒---日常所见之蔬果,竟如此富有美感、充满生机,亲切可爱却又陌生新奇。此便是老圃先生之心借老圃先生之笔,化生活为艺术,化平凡为神奇,呈现出一种美蕴之境。于此心灵独诣之选择,可见其察识事物之敏锐。然绘画之大成,非必题材之奇异,必博综群哲,会通今古,应合心手,混同物我。此乃素心之质、炼化之文之综合,必镕冶物象之神、心性之真、画学之美而为一体。先天之真、后天之明、自然之生、技艺之神,化合无间,浑然一体,则画学之成大矣。老圃先生深谙此中之道,故其所绘,构图精当,物象传神,笔墨浑融,意境清新。 老圃先生笔下之蔬果画,虽以中国绘画精神为皈依,然其所用之表现技法却融会了中西艺术之长。但随着对中国传统绘画之深入探索,其西画技法之影响亦渐渐淡去,呈现出更加纯粹之笔墨意趣。其绘画构图及笔墨,无不讲究对比与统一。线与面、色与墨、聚与散、简与繁、偏与正,无不追求对比统一和不对称和谐,可谓深得绘画构成与审美之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