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 最早的活字印刷大约在1040年出现,当时的宋代人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用于取代雕版印刷术。与毕升同时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详细记载: 1、用胶泥刻字,火烧成陶土活字,每一字有几个活字,之也之类的字,造二十几个活字。 2、将活字排入两块铁范,排满为一版。 3、同时用两块排字版,一版印刷时,一块排字,交替使用。 4、若只印二三本,活字法并不简易,如印几十本以上,活字法十分快捷。 木制活字 王祯在《农书》中叙述木制活字:“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版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作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比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盔字即满,用木榍榍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刷印之”。王祯用木活字在1299年印刷六万字的《旌德县志》100部。。 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浙江奉化县尹马称德,用十万木活字,排印《大学衍义》四十三卷二十册。 明代用木活字排印的印刷物包括《壁水群英待问会元》、《四友斋丛说》、《晏子春秋》、《小字录》、《栾城集》等。 清世宗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诏令制木刻活字。253500个木刻活字,在一年内全部完成,排印了2300卷《武英殿聚珍版丛书》。金简在图文并茂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中记述造木活字的程序。